当前位置:FX168官网 > 财经新闻 >

碳交易助推国内供应链减碳提速,这块市场蛋糕

碳交易助推国内供应链减碳提速,这块市场蛋糕变大
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投资”,可以成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而不是简单的成本。

自7月中旬碳排放市场上线以来,国内供应链的低碳发展明显提速,也让碳减排技术服务企业迎来了更大的商机。

减排市场蛋糕变大

根据8月2日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0年,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2.6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0%,占GDP比重为43.7%。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高达84.4%。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庄荣文表示,在全球经济仍处于脆弱复苏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实现经济复苏、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成为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看来,“十三五”期间的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靠消费端的崛起推动,到了“十四五”,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主要在生产端发力,需要有广泛的全球链接、数据聚合、协同创新,才有可持续的发展潜力。

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提出,数字化是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利器,企业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时,要将提升效率和循环经济相结合,而数字化是促使二者结合的关键要素。经验表明,通过将数字化应用于智慧建筑、智能制造等领域,效率可提高30%;原材料的循环再利用也能带来多达70%的效率提升。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认为,中国在低碳产业供应链上具备全球竞争优势,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形成全球资源要素强大引力场,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中国区负责人张开鹏在今年7月底的零碳工厂参观日上表示,中国碳排放市场的上线,让提供绿色能源管理、自动化控制等数字化技术方案的他们,看到了很大的机会,“当我们走在前面时,我们可以通过碳交易来获得收益。同时,很多客户看到我们在碳中和方面走得比较领先,也会更愿意与我们合作,已让自己走在前面,获得收益”。

作为深耕中国市场20多年的跨国企业,施耐德电气目前已在全球打造了29家绿色工厂,其中12家在中国。张开鹏表示,中国的占比较高,是因为“在可持续这一块,只要方向对了,中国的执行力非常强,也往往能够全力以赴地去做”,这让他们把中国视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上海智慧物流中心是施耐德电气中国区的第一家智慧物流中心,也同时是零碳中心和绿色中心,承接了国内和国际的物流任务。借助EAE开放自动化平台,该物流中心的故障识别和排除的速度提升至原来的四倍,错误率减少了45%,吞吐量提高了5.3%;通过智能算法进行绿色包装改进,该物流中心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并增加循环使用率,从而在包装和运输过程中减少了大量碳排放。

上海赛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上海市大量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照明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支撑。该公司总经理项铎告诉,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在2020年就达到了7.5万亿元,节能技术服务业规模则同比增长28.6%,预计我国的节能环保市场有望扩张到20万亿元规模以上。而公司本身也在以每年30%的复合增长率发展。

“在达到同等照度要求的前提下,赛捷LED灯具与市面上的品牌LED灯相比仍然有30%~50%的节能优势。”项铎表示,虽然照明灯具单个能耗不大,但数量多、应用广,如果用公司的节能产品去替代200亿只18W的T8灯管,一年节约的电量相当于7.8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按照公司目前出售的灯具折算,每年节约的电费约1.5亿度,年降低碳排放4.3万吨。

目前,该公司正在针对LED产品进行二次改造。项铎举例说,2020年11月完工的“上海静安大融城LED绿色照明节能改造项目”作为一个LED二次改造项目,综合节能率仍高达64.82%,每年节约用电64.02万度电,节约标煤约183.39吨。

减碳成供应商考核条件

“我们现在做供应商选择的时候,会把可持续作为其中一个考核条件。”张开鹏表示,他们正在推动上游供应商去做可持续方面的投入,也会和主要供应商签下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如果不能按照施耐德电气的标准去持续做碳减排,就不太可能进入施耐德电气的关键供应商行列”。同时,也会有内部和外部的审核团队来对主要的供应商做碳减排方面的追踪审核。

根据施耐德电气今年启动的供应商“零碳计划”,该公司将在2025年前,帮助其在全球的1000家战略供应商实现运营层面的碳排放量减半。这1000家供应商约占施耐德电气供应链碳排放量的70%,其中包括近200家中国供应商。

在启动供应商“零碳计划”之前,张开鹏说,他们对国内最主要的供应商都做了可持续、碳中和、碳达峰的培训,让供应商负责人先从意识上转变,而对有意愿的供应商,他们也愿意重点培养,以促成更多业务合作机会,“要让供应商看到其中的经济价值,毕竟任何转型都需要利益来驱动”。

张开鹏总结称,减碳需求比较旺盛的客户有两类,第一是能耗大户,特别希望通过数字化等新技术降低能耗,这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互吻合。第二是很多国有、大型企业,本身就把社会责任、国家方向作为自己的战略重点。这两类客户很早前就已经开始推动可持续发展。

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启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开始加入碳减排的行动中,推动中国供应链的低碳转型提速。

“我们的咨询诊断团队在帮助一些中小企业客户做诊断的过程中,发现他们节能、提高能效的潜力点有很多。”施耐德电气公司事务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区总监夏学英提出,大量的实践和案例证明,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投资”,可以成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而不是简单的成本。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告诉,碳减排对企业来说既是考验也是机遇,特别需要我国交通、制造、建筑等各行业通过创新技术来尽早实现零排放。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预计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2060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7月例行发布会上表示,生态环境部已经委托有关行业协会研究提出符合全国碳市场要求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议,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导气候投融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