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行情大起大落,市场风格大转换的背景下,今年的基金经理离职潮比以往来得“汹涌”一些。
截至目前,今年以来离职的基金经理已突破200位,创下2016年来的新高。尤其进入下半年后,基金经理离职加速,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人才流失加剧的同时,也不乏大型公募基金经理因限制多、考核压力大“反向而行”。
一位头部公募机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相较于中小型公募机构,基金经理在大机构里的日子也是“卷到不行”,一方面公司对基金经理的产品设计上限制很多,比如只能在投研团队选出的股票池中进行选股、在有限的股票仓位下具体到公司市值、行业等范围限制个股配置,同时还有一系列业绩考核制度。
此外,受今年市场行情大起大落影响,顶流基金经理业绩很难维持,与此同时市场中也有一批中生代基金经理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尤其在抱团股瓦解的情况下,市场更青睐管理规模适中的中生代基金经理。
离职潮来袭,机构越大限制越多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1年已有超200名基金经理离职。相较于市场行情“低迷”的2017、2018年,基金经理离职数量100余位,今年的离职人数创下2016年同期以来的最高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称,基金经理职业频繁变更不仅影响自身发展,对其管理的产品来说也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行业需要建立一套可以“跨期调节”的人才激励机制,能让基金经理有充足的成长期去做出“真正的业绩”。
分析人士指出,基金经理上半年业绩考核出现分化是离职加速的原因之一,其中中小型基金公司变更数量居多,而主要原因是激励不足。对比看,面对基金行业人才流动频繁,今年有不少大型基金公司将绩优基金经理晋升为高级管理人员。例如因业绩亮眼,包括王宗合、刘彦春、韩广哲、冯明远、曲扬、韩海平等“明星”基金经理年内先后升任公司高管职位。虽然中小规模公募很难留住人是行业的普遍现象,但也不乏基金经理“反向而行”,从大平台跳走。
平台越大,限制越多。“约束极强”是上述基金经理对公司限制其产品设计时的评价。他对记者称,以股票型基金产品为例,公司对基金经理所选股的市值有要求,比如规模50亿元以下的公司,属于多数基金公司都看不上的,所以不能买也不去调研。行业选择方上,只能买二级子行业中指定的11个;此外,要求其80%的股票仓位中,只能选择估值排在全市场末1/4位的个股。且静态市盈率要满足16倍PE以下,每个季度审核调整一次。
一方面要在种种限制下做出业绩,另一方面还要在考核中“稳住”,做出亮眼业绩难,维持业绩更难,对于基金经理长期发展不友好。除了公司内部基金经理之间的横向比较,还有纵向比较,比如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多个产品,有产品业绩涨幅差距较大的时候,基金经理自身压力过大也会导致操作变形、失误。
市场青睐中小成长,“顶流”船大难调头
从基金经理离职趋势来看,今年下半年起离职加速,其中7月和8月以来的离职人数分别为40名和24名,在年内离职人数中占比超过了30%。
这与今年的股市行情分不开,2021年二季度开始,抱团股逐渐瓦解,市场风格转换,其中押中了新能源等高成长赛道的基金经理业绩突出,但坚守蓝筹白马的基金经理业绩则较为惨淡。因此,上半年结束后,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出现分化,不少明星基金经理业绩不达预期,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下半年以来基金经理离职加速现象。
兴业证券研究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收益相对落后在管理规模较大的顶流基金中并不是特例。对比2020年底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300亿元、当前单个产品规模超过50亿元的权益基金在2021年以来的收益来看,截至2021年7月23日,89只基金平均收益4.14%,收益中位数3.42%,低于行业平均收益10.02%与收益中位数7.08%,分别处于行业的后35%和后29%分位。
市场风格阶段性不适应、部分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其管理半径或是顶流基金经理业绩短期承压的主因,兴业证券研究报告分析称,资金规模过大,在股票交易时会产生一定的冲击成本,因此管理规模较大的基金经理,很难获取短期行业轮动的收益。且较大的资金量受流动性限制,在参与市值较小公司的投资机会时也存在一定的束缚。而2021年的行情集中在中小盘成长企业,热门行业轮动较快,对大资金量的基金并不是特别友好。
8月以来市场风格阶段性调整,但通常这种情况难以维持较长时间,随后换手率高位回落,板块也进入波动加大或阶段性调整阶段。广发基金唐晓斌预计下半年市场维持震荡,中小盘成长或将占优,唐晓斌分析称,近期市场风格由成长向价值偏转,但短期内市场风格的扰动,并不构成风格的彻底逆转,预计系统性切换较难出现。在极端的大票行情之后,中小市值个股性价比开始显现。同时年初核心资产波动加大之后,资金有扩散配置的需求,表现之一即为市值层面的下沉。
此外,从目前管理规模较大的基金经理来看,存在其所在基金公司趁基金发行牛市,无节制地大幅募集资金,造成管理规模已超过基金经理管理半径的情况。管理产品规模超越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短期内大概率会带来产品业绩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