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FX168官网 > 财经新闻 >

社论:运动式“减碳”是一种“跑偏”

社论:运动式“减碳”是一种“跑偏”
产生运动式“减碳”基础就是 “抢头彩”心切。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称“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行业、企业的工作着力点及采取的具体行动措施不符合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先立后破的总体要求。这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上月末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日前,国家发改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再次对运动式“减碳”现象做出回应,明确认为上述行为是“跑偏”了。

“偏”在哪里?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有的地方目标设定过高、速度要求太快,从而脱离实际。有的地方对高耗能项目搞“一刀切”关停;有的地方金融机构骤然对煤电等项目抽贷断贷。这都是运动式“减碳”的具体表现。产生这一现象的思想基础就是“抢头彩”心切。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较长时期、循序渐进的过程,运动式“减碳”会带来很大的社会经济危害。要真正切实贯彻党中央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总体要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因地制宜,制订科学的目标和实现的路径,切不可有“抢头彩”的意识。

我国地缘辽阔,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各地经济发展倚重的重点领域也不一样,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和时间表也不一样。比如,电力是我国碳排放占比最大的单一行业。对北方一些省份来说,煤炭产出和消耗十分巨大,减少这方面的碳排放也是这些省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但如果自定的目标过高,不但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基础,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全国经济大局。一些地方盲目自我加压、层层加码并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防止“跑偏”的另外一个方面,是一定要防止极端化的做法,前提条件是先立后破。

除了上面提到的有的地方对高耗能项目“一刀切”关停,金融机构对煤电项目抽贷断贷以外,有些地方过去采取的措施甚至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比如有的地方曾经禁止人们冬季用煤取暖,强制改用燃气取暖,而不考虑燃气是否足量供应,使用者是否能够用得起。还有地方为了减少大气碳排放、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将村民家的锅灶也贴上“封条”。这都是做“过”了的表现,也是上述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跑偏”了的表现。这是以后要坚决杜绝的。

从一定程度上说,“破”是相对容易的,一些地方上的行政命令就很“奏效”;而“立”是很难的,这关系到产业转型、人口就业等诸多方面。但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必须把“立”放在前面,放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下;在“破”的方面也要突出市场化运作,而不是行政化强制。

其三,防止“跑偏”需要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也就是进一步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防止有的地方蹭热度、追热点,热衷于打标签、发牌子,碳中和“帽子”满天飞。

当前,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将树立正确导向、细化政策要求、抓好工作落实、加大督导力度,及时发现并纠正相关问题,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跑偏、不走样。

这其中重要内容应该包括对各地“双碳”目标的分类指导。有了分类指导,对地方上来说,一是明确了方向,二是减轻了压力,也会减少“跑偏”现象的发生和蔓延。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