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日获悉,东航近日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拟在南通新机场建设东航基地。
除东航外,在今年3月,南航也在其招标网站中,发布了南通新机场南航基地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咨询服务公开竞价公告。
国有三大航中的国航目前虽然并未公开表示将入驻南通新机场,但国航旗下的深圳航空早已深耕南通市场15年,在南通现在运营的兴东机场拥有40%左右的份额,为南通最大的基地航司,并也在筹建在南通新机场的基地。
国有三大航纷纷布局南通,除了看重这一市场的本地客源潜力,也与南通新机场未来所承接的上海等周边溢出客源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东航的相关文件中,将南通新机场同时称为“上海第三机场”,也进一步证实了此前坊间对于南通新机场定位的传闻。
上海第三机场定位逐渐清晰
三大航争相抢占的南通新机场,其实还没有开始建设。不过,2020年9月,民航局批复了南通新机场选址工程。
根据此前的资料,南通新机场近期规划建设两条远距离跑道和满足40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的航站楼。设计年旅客吞吐量近期达4000万人次、远期达8000万人次,运行等级4F。机场远期会预留两条跑道和卫星厅。力争在十四五期末(2025年)左右建成一期与北沿江高铁同步开通运营。
据记者了解,随着南通新机场的建成投运,目前的南通兴东机场将关闭运行。
而早在几年前,南通新机场就被戴上了“上海第三机场”的“帽子”,直到2019年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南通新机场的定位才最终被明确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2月,南通市政府印发的《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提出,南通新机场将与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共同构成上海多机场体系主枢纽,“三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南通新机场作为“上海第三机场”的定位更加清晰。
2020年6月6日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事项签约仪式上,上海市与江苏省政府签署“两场”同步建设合作协议及南通新机场的合作共建协议,沪通双方将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南通新机场,加快推进南通新机场前期工作,同时实现南通新机场与上海市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效衔接,建设“轨道上的机场”。
“合作共建协议的签约方也包括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意味着上海机场也将参与南通新机场的投资,”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目前,上海虹桥及浦东两场距离南通新机场所在的通州区二甲的直线距离均接近100公里,未来南通新机场若要真正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场之间的交通网络规划及协同相当重要,而合作共建协议中也对此进行了部署。
在南通新机场选址落定后,江苏地方台在报道时也曾披露,沪通两地共同提出“1+4”一揽子统筹协调合作项目,其中“1”是指上海的军用机场大场机场搬迁至南通新机场,“4”则是指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沪通城际和通州湾。未来至少将有北沿江高铁、沪通城际和南通地铁2号线连接新机场,周边200-30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包括沪、苏、锡、泰、扬、盐等城市,都可以60分钟内到达新机场,希望助力承接上海两大机场部分溢出客源。
长三角机场如何协同
而在上海与南通机场越走越近的同时,机场密度已经极高的长三角地区,属于不同行政区划管理的地方机场之间如何能够协同发展,实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有7个千万级机场,分别为上海浦东、上海虹桥、杭州萧山、南京禄口、宁波栎社、温州龙湾和合肥新桥,而江苏境内的9个民航机场也均步入了百万级机场行列,不少地方为追求机场的规模,容易形成重复建设和浪费。
民航业内专家李晓津也指出,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目前高铁交通发达,而且空域资源也比较紧张,没有必要建过多过密的机场,即使有必要修建,也要保持适度的规模,不能建得过大。
因此,加快长三角地区更多机场的整合已经在路上。2018年9月15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有限公司更名为东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并以现金方式收购徐州、常州、连云港、淮安、盐城、扬泰等6家机场公司51%以上的股权,6家机场公司成为机场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不过苏南硕放机场、南通兴东机场并未加入东部机场集团。
而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编制实施长三角民航协同发展战略规划,构建分工明确、功能齐全、联通顺畅的机场体系,提高区域航空国际竞争力。除了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外,还要优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的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增强宁波、温州等区域航空服务能力,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