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百度二次上市,中国互联网企业三巨头BAT(百度、阿里、腾讯)实现在港股“聚首”。
3月23日,百度在港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9888”。本次IPO绿鞋前发行规模约240亿港元,每股定价252港元,将发行9500万股,包括在港公开发售475万股,以及国际发售9025万股,分别占比5%及95%。
实际上,2020年开始,中概股就已扎堆回乡。2021年3月仅过半,从汽车之家到哔哩哔哩,已有多家中概股或成功在港股二次挂牌,或开启公开认购,或对外放出回归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似乎成为回归的聚集地。中信证券早前发布的“2021年资本市场十大展望报告”更是预测,未来3年香港市场将迎来40家左右中概股龙头的集中回归。
安永审计服务合伙人汤哲辉对记者表示,港股在外资行业准入、汇兑等方面更为宽松灵活,近年来港交所修改了交易细则,接纳了互联网行业通行的同股不同权等标准,出台中概股二次上市的鼓励政策。
加之中国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与国际资本市场密切关联,由此容易对接国际市场,都是在美上市中概股择此回归的考虑因素。
明星中概股掀回归潮
农历新年后,中概回归第一枪从汽车之家(02518.HK)港股二次上市打响。
3月15日,汽车之家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定价为176.3港元/股,成为年内首家回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该公司曾于2013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主板发行存托凭证上市交易。
上市首日,汽车之家股价一度上涨至184.6港元/股,收盘报180港元/股,上涨2.1%,总市值达908.72亿港元。截至3月23日,汽车之家报收197.6港元/股,上市7个交易日上涨12.08%,市值已然逼近千亿港元。
继2005年首次在美国上市后,百度于3月23日在香港二次上市。此次百度回乡IPO,由中银国际证券、中信证券、高盛等投行共同担任承销商。
百度表示,其美国存托股(每一股美国存托股代表8股股份)将继续在纳斯达克上市并交易。香港交易所宣布,百度上市后,将同步推出期货及期权,百度股份也于23日纳入认可卖空指定证券名单,与百度股份相关的衍生权证将于24日挂牌。
除此之外,就在不久前,哔哩哔哩也公布了其回港二次上市的计划,全球发售初步包括香港公开发售的75万股及国际发售的2425万股,分别占比3%及97%。
3月23日,哔哩哔哩在港交所公告称,国际发售与香港公开发售的最终发售价均已确定为每股808港元,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总额预计约为202亿港元。公司参照纳斯达克每股美国存托股于3月22日(定价日前的最后交易日)的收市价等因素厘定发售价。待香港联交所批准后,该公司Z类普通股预期将于3月2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以股份代号“9626”开始交易。
除上述已确定的IPO外,还有更多关于中概股公司回乡的消息,于近日在市场间集中“流传”。
比如,此前360数科就曾数次传出回港二次上市的消息。近日有媒体称其业绩电话会上表示,已筹备在香港上市,但目前仍在处理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处于上市申请前期的阶段。
不仅如此,有媒体称携程网已于春节前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并聘请中金公司、高盛以及摩根大通三家投行为其港股上市保荐团队。
今年2月,多家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微博计划于2021年下半年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已聘请高盛、瑞信和CLSA安排相关事宜,或最高募资7亿美元。此外,腾讯音乐、唯品会、蔚来、理想及小鹏等也纷纷传出要回港二次上市。
为何而归?需要调整适应期?
中概股回乡热并非首次,2020年,包括网易、京东、新东方、中通快递等明星中概股俨然掀起回港二次上市潮。2021年开春,中概股集中回归潮热度不减,背后的主要原因与契机为何?
汤哲辉认为,这轮中概股回归潮主要是因这些企业想分享中国资本市场红利。
首先,制度改革的支持。中国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功,不仅促使内在资产端与资金端更加市场化,对外的开放化也在逐步增强。制度土壤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中国资本市场的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稳步推进,为中概股和明星企业回归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汤哲辉称。
其次,客观环境的支持。2020年A股市场持续保持活跃,GDP增速乐观,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十四五”规划支持直接融资也将利好资本市场和IPO活动,引发了中概股集中回归。
天风证券在研报中提出,相较于美股以及A股市场,港股市场通过IPO和二次上市,已经聚集了大量优质互联网科技公司。而随着香港主要指数纳入规则的修订,新经济中概股回归潮加速调整港股市场结构以及恒生指数成份股结构,港股逐渐由传统旧经济行业主导转为由互联网科技等新经济行业主导。
值得注意的是,中概股“高调”回乡,并非意味着一定会被“众星捧月”,也可能面临来自市场的严峻考验。
以百度为例,公开招股时接到近40万份申请,超额认购约111倍,冻结资金1500多亿港元,集资净额236.8亿港元。然而开盘首日,股价一路震荡下滑,盘中跌破252港元/股的发行价,最低至251.6港元/股。截至收盘,百度股价仅与发行价持平。对于花钱打新的股民而言,并不算是个满意的开局。
2020年9月10日,在美上市中概股百胜中国在港IPO配售,招股价为468港元/股,最终定价412港元/股。然而首日开盘前破发下跌15%,当日报收于388.65港元/股,与预期相差甚远。
2月以来,恒生指数逐渐呈震荡下行之势,从市场大环境来看,现在是一个好的回归时机吗?中概股回归后,股价走势是否必然要经过一个“波动期”、“调整期”或“适应期”?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不同行业需要不同判断。
博大资本国际总裁温天纳对记者表示,从市场估值体系的成熟度和机构投资者占比来看,美国资本市场依旧排在前列。对于回归的优质中概股而言,获得长线资金部署仍需经过一定的时间。“当下出现波动还与全球股市的大环境有关,随着全球市场的联动更加紧密,个股的波动可能受到的外部影响也会更多。”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和“健康中国”等战略。因此汤哲辉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迎来市场和资金等方面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产业,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方向,将是未来投资者关注的重点领域。
由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投资者结构不同,中概股回归后,股价走势很可能会经历一个调整适应期。“境外市场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专业化程度较高,投资心态稳定。而A股市场散户占比高,数量达1.8亿人次,市场换手率高,波动性比较大。”汤哲辉称,从长远来看,优秀的企业必然会有与之匹配的估值。
新经济偏爱港股、硬科技偏爱A股
“拥抱”中概股回归并非港交所专属。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化加剧,内地资本市场迎来注册制改革,加速了中概股回归A股的步伐。监管层一直在推动红筹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直接IPO,为优质企业提供无障碍的回归通道。2020年,科创板、创业板都对红筹及特殊架构企业做了针对性安排。
去年6月5日,上交所发布的关于对赌协议处理、股本总额计算、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认定、退市指标适用等事项的针对性安排,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了与红筹企业回归境内发行上市中直接相关的配套制度,打通了红筹企业境内发行上市的路径,体现了更灵活的制度安排、更强的市场包容力。
在汤哲辉看来,A股与香港上市要求存在差异,比如市值门槛、投资者类型、流动性、估值等。不同类型企业要根据上市条件来作出选择。“就目前看,不少新经济的龙头企业纷纷扎堆回归港股,而具备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偏爱回归内地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