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国内首家基于“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新型交易范式的数据交易所——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在京成立。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是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推动下,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市金融局、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委网信办等部门组织,北京金控集团牵头发起成立的,定位是打造国内领先的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和国际重要的数据跨境流通枢纽。
北京市副市长殷勇在成立仪式上称,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是以培育数据交易市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核心,立足京津冀,辐射带动全国,面向全球提供服务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创新交易模式。树立新的数据观,根据数据不同性质采取多种模式,促进数据融合使用。针对无条件开放的公共数据,通过北京政务数据资源网向社会免费开放;针对金融领域数据,采用授权调用、共同建模等方式,开展协同应用服务;针对高价值的多方数据,通过新型数据交易平台,采用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支撑数据使用权交易,实现“数据不搬家、算法多跑路”。
其次,创新交易规则。依托长安链底层技术架构,实现数据存证、计算合约等交易行为确权;根据使用用途和数量频次,针对计算结果、数据服务等进行市场化定价;坚持小切口大纵深策略,先在垂直领域整合行业数据和交易场景进行试点突破,再进行横向的推广和拓展。
再次,创新交易生态。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整合数据源提供方、算法参与方、场景参与方、技术支撑方、数据交易服务方等多方参与者,共同组建北京国际数据交易联盟,覆盖央企、互联网公司、跨国公司等多种企业类型。通过国际着眼、国内先行的策略,逐步培育数据交易生态体系。
殷勇还表示,要运营管理好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要规范运营机制、抓好服务保障、完善制度规则。“北京市在今年的立法计划中,明确将研究制定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列入日程,要积极对接国际数字贸易规则,深入研究数据的法律权属和使用权交易问题,为促进和规范数据要素流动提供更好的法规保障。”殷勇称。
北京金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范文仲表示,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从技术、模式、规则、生态等方面进行全新设计,针对数据权属界定不清、信息容易泄露等风险,运用隐私加密计算技术,将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为供需双方提供可信的数据融合环境。利用自主可控的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区块链等技术,在保证数据不泄露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安全互换、联合分析、联合建模等,将实现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深度利用等。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另外的运营特色是从解决数据交易标准化程度低、监管缺失等问题入手,创新数据交易模式,通过实行实名注册的会员制,对数据交易行为进行规范管理,将数据交易从“农贸市场”转变为交易所模式。交易所将围绕数据交易架构、交易标的、交易方式、交易安全、服务规范等,制定数据交易服务细则,作为交易规则的基础制度,构建集数据资源、技术支撑、场景应用、交易服务等四位一体的数据流通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