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FX168官网 > 财经新闻 >

渣打CEO温拓思:人民币资产仍被低估,关注自愿

渣打CEO温拓思:人民币资产仍被低估,关注自愿碳市场发展
中国全国(强制)碳市场上线,自愿碳市场的建立同样关键。

近期,中国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变化引发国际投资者关注,但这无碍那些长期致力于拓展中国市场的外资机构继续加码业务布局,把握碳中和等中长期趋势所孕育的新机遇。

日前,渣打集团全球行政总裁温拓思(Bill Winters)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全球央行、主权基金等对人民币资产结构性配置偏低,未来增持的趋势仍具确定性。

中国的“碳中和”承诺是全球最关注的话题,也是长达几十年的未来趋势。尽管中国的金融机构目前尚未被批准直接参与碳市场交易,但温拓思表示将继续关注未来可能出现的机会,并希望提供附加值。

人民币资产仍被结构性低估

温拓思表示,目前人民币资产在全球央行储备资产的构成中仅占2%,不少资产管理公司也低配中国,但人民币在IMF的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比例在11%左右。因此,共识认为,未来增配人民币资产是一个具有确定性的趋势。

正是基于对这一结构性趋势的洞察,渣打致力于帮助全球资金流向中国、配置人民币计价资产,无论是通过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还是通过债券通。

温拓思认为,另一支撑人民币资产走强的趋势是中国引领下的亚洲内部贸易的实力和活力与日俱增。

“过去几十年形成了东方制造、西方消费的强大东西走廊,这将逐步转变为东方制造、东方消费。因此,东西走廊将变成北-南格局(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贸易流量将越来越多地以人民币计价。”他称。

温拓思预计,全球央行储备货币中的人民币比例在未来数年可能增加10到15倍。未来15~20年里,将会看到数万亿美元的人民币计价资产增量。”

继续全面加码中国业务

在上述大趋势下,用“All in”来形容渣打对中国的态度并不夸张。作为扎根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国际性银行之一,渣打从1858年在上海设立首家分行开始,在华业务从未间断。

一方面,温拓思透露,大湾区业务的重要性已经提升到了集团层面,外资行将继续发挥“超级连接器”的作用。去年新冠疫情发生后,渣打宣布投资4000万美元,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包括前台、中台和后台,为渣打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该中心于今年7月底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建设。8月初已有超过200名来自不同部门的员工入驻工作,预计该中心将于2022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建设,到2023年底员工数将超过1600人。

另一方面,温拓思也期待“跨境理财通”早日开通,这是继沪/深港通、债券通后,第三个通过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机制实现的跨境投资渠道。外资行也看到了不断扩大的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需求。

渣打递交的《证券公司设立审批》也是在法国巴黎银行、美国华平投资、三井住友金融集团等外资机构中最先被受理的,显示受理日期为8月6日。

温拓思对记者称,“我们不希望与现有的证券公司在广泛的业务范围内展开竞争。我们不是大型股票承销商(equity underwriter),也不是股票经纪商(equity broker),这不是我们要做的事。”

尽管如此,他也称,客户确实有相当复杂的要求,要求渣打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我们可以自己创造产品或与其他机构合作,这显然可以解决我们客户的一些融资需求。

关注自愿碳交易市场

在海外市场,碳交易是外资行业务的关键部分,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则刚刚扬帆起航。7月,中国全国(强制)碳市场上线,市场启动初期碳排放配额分配“以免费分配为主”。

欧洲的强制性碳市场创建于2005年,彼时就有参与的温拓思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碳价快升反映了欧盟减少免费碳配额比例的政策,也缘于碳市场参与者的“投机”——全球许多大企业承诺2050年前碳中和,意味着它们都需要碳抵消信用(offsets)来实现零碳转型的一部分减排量。

在碳配额和项目减排量等碳资产现货的基础上,在海外市场,碳期货、碳期权、碳远期、碳掉期、碳基金、碳债券等碳金融衍生产品和工具逐渐被开发出来,用以规避碳市场风险和碳资产保值增值,外资行普遍扮演做市商等角色,并提供直接投融资和相关金融中介等服务。因此,金融机构也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

欧盟此前预计还将把船运业纳入强制履约市场,但这也折射出强制碳市场必须面对的行业覆盖难题。早在2016年,国家发改委就表示中国碳市场将于2017年启动、纳入八大行业,但晚了四年上线的该市场目前仍仅纳入发电一个行业。欧洲碳市场目前也仅限于几个工业行业以及公用事业行业。
在温拓思看来,自愿碳市场是碳履约市场的补充,它可以覆盖今天的履约市场还未覆盖的剩余80%的碳排放,也可以作为现有履约市场内交易的补充。作为TSVCM的主席,温拓思表示,“该工作组也包括来自中国的几个机构,其目的是建立和扩展私营部门自愿碳市场,来帮助企业向净零排放过渡。我们非常期待为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需要建立一个自愿碳市场,让中国更多的能够减碳的企业和项目有机会进入市场。”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今年3月时也表示。

企业何来意愿参与自愿碳市场?强制碳市场的驱动力为政府规定纳入行业的企业必须购买碳排放权配额。在自愿碳市场中,买家一般是承诺碳减排或碳中和的大型企业。2020年,特斯拉首次实现年度盈利,靠的却是出售碳排放积分。该项收入15.8亿美元,达当年净利润的逾2倍。若不考虑该业务,卖车这一特斯拉主营业务仍然亏损。

温拓思当前也在积极推动扩大自愿碳交易市场,企业可以利用这一市场进行碳积分的买卖。他举例称,“如果有一家印度公司同意投资可再生能源计划,以取代燃煤发电,但如果没有某种经济补贴,该项目难以实现,这种补贴可能来自欧洲的钢铁制造商,他们想减少自己的排放,但它的商业活动中却无法实现,因此欧洲钢铁制造商将从这家印度可再生能源公司购买碳积分。这样,这个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也是国际化的。”(实习生 刘怡鹤 对本文亦有贡献)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